5.31.2011

禪七心得960704_0712





【禪七重點開示960704-960712】

『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封鎖 一日塵盡光生 照遍山河萬朵』

 覺性的時時存在 有如吃飯的時候酸甜苦辣也要吃的明白
 佛法不離世間法--- 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果法則
要不思善 不思惡 不落入兩邊 才是中道
佛陀的教導主要是學做人處事 待人接物
修行從兩方面著手:
一、事入--修福德:以方便法門(止觀法門-如妄想煩惱太多以數息、觀息對治;嗔恨心重以七週緣慈、四無量心對治)可以交錯使用從身口意三業來注意心清淨了 方便法門就要放下 再回到中道實相來修
二、理入--修智慧:菩提心 心清楚明白 覺性存在 中道實相觀
 靜則收攝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 不攀外緣(色聲香味觸法)一念不生
動則正念提起 萬善圓彰 行一切善 而不執一切善 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
 人是眾生 有情識 是正報
植物無情識 也不會輪迴 是依環境生 是依報
 對於佛法要有信心 信心建立在對於究竟的道理 有正知正見
 金剛經云:『不住色聲香味觸法』
一切萬事萬物萬法都是由心作用而產生 緣起性空 眾緣合合而產生 如 心作用在意 則能思維 作用在眼睛 則能看 作用在耳朵 則能聽 --是為假有 心的作用(念頭 善法 妄念 執著 煩惱)的本質是無常 非真 亦非無
因為錯誤的知見 會誤以為色受想行識為真有 進而發動身口意三業
假有分為:
因成假—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
相續假—念念相續 思想以為是真的
相待假—相對的一切 如高矮胖瘦美醜
 自性本具 莫往外求 一念印心成正覺 迷就是眾生 悟就是菩薩 不迷就是悟
六祖惠能大師對利根器的人所說的戒定慧:
心地無非(是非)自性戒
心地無亂(雜亂)自性定
心地無痴(愚癡)自性慧
 覺性與煩惱是主客的關係 客人會離開 但是主人永遠在;
 俗人的世界 加號越加越多 加越多越好 所擁有的都是假有(但非無-心乃真空妙有); 減號越來越多 減到越少的人 心越清淨
 打坐時所產生八觸的境界 若無法跨越 表示過去某些執著心比較重 可以先不修中道實相觀 張開眼睛看看香案 或是轉念 境界自然就消失了
平時應該多誦讀經書 持咒 受三歸五戒 多發願 發心行善 從因上來下功夫
【個人體會】

練習心由粗轉細的過程:
 學習慾望需求由多轉少 思維由快轉慢的功夫
 從打包行李 就覺得自己的煩惱比誰都多 想好好照顧這個色身 對身體的貪戀比誰都強
 覺性與煩惱執著的關係:
覺性:不動 清楚明白的這念心就像內在細微的聲音 因為過去以來習慣關注自己的的煩惱妄想 所以清明的覺性不容易被自己聽見和關注到 妄想多 覺性就不見了
妄想執著:虛妄不實 是過去累生累世以來 我們習慣攀緣 念念相續 煩惱生煩惱 多而大聲 習慣了他們的在
 覺性是 --- I “am”, not I “have”
人要與覺性統合為一 由覺性出發 而非抽離覺性;
覺性不是一種刻意去”注意”或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而是當自己夠放鬆 清明的心 則會自然現前
“努力”去觀照我們的念頭 反而容易造成一種耗力氣得緊張
錯誤的知見—打坐時的觀照 如果是帶著「有我」的狀態 在我執下 帶著覺性 則以為我最大 覺性則變成是附加的 成了-- I “ have”
如此思維不但費力 而且覺性無法自然的安住在中道上
因為這個色身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 眾緣合合產生肉身 乃是所謂的假有 真真實實的是這個清楚明白的覺性
覺性是真常 自然本俱 真實而不會變異 所以是— I “am”
煩惱少了 覺性自然現前 覺性現前應該是在不費力 而且越放鬆的情況下所自然產生的結果
 無念---當自己身心越放鬆時 念頭越少
越努力 越不容易放鬆 想要「無念」也是一個念 無念不是一種刻意的努力 是一種沒想作什麼的放鬆狀態
 太極拳理論¬¬--- 鬆而不垮
鬆是無念=不提起=放下
不垮=覺知=菩提心
不管出什麼招式 架勢永遠在 任何時候都要有清楚明白 正確的(知見)架勢 然後才能有守有為
 以因果的方式來說覺性與煩惱障:
覺性出發(善因)--- 心作用(緣)-- 果報(善果)
煩惱出發(惡因)--- 心作用(緣)-- 果報(惡果)
 人生要從「減」開始 減少貪嗔癡 慾望 ;念頭多就是「加」 慾望多煩惱多
 禪七 不僅在禪堂內修 禪堂外更是要練習收攝心念 訓練自己的一念心 隨時隨地都往內看 不隨處攀緣 不起心動念
 打坐的無念 不是什麼念都沒有 是還有正念在 覺性存在 只是不執
 中道實相觀的體會:
1、 體會到空的清涼 但發覺自己的心住在空相中 念頭來是去排除而非不理它;
2、 再者發現真空非空 心往住在覺性上努力 後來發現還是有一個費力的念頭 --有一個「我」努力的帶著覺性觀中道實相 而非真的心住在覺性上
3、 之後 體會到我就是覺性的一種寂靜 沒有雜念 只有清楚明白的一念心的清涼
 發現自己還是有慢心:讚嘆佛陀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切勿以為自己的小悟就以為自己成就了什麼 自己還沒成就佛道 一切都還有努力的空間
 發願要學普賢菩薩大願 恆順眾生 時時覺察自己的心念 存恭敬心恭敬每一個人 與同修在佛陀前發願 發願成為未來的寒山拾得和尚 有智慧 行菩薩道
 體會自己身心沒辦法作主的苦:感冒讓心住在色身上 腿痛 心又住在腿上
身體不舒服 就無法提升到心理的關注 妄念紛飛 不過也是著體會身體的症狀是無常是生滅的 可以不要理它
後來症狀減輕 才開始回復用功 當呼吸平穩後 可以看見自己的念頭 妄念 也知道自己的覺性在
 佛陀的滿願:受感冒所擾 腿較平常更盤的不穩 就在禮佛時 跟佛陀祈請 為了參禪打坐的順利 請佛陀加持能雙盤 必定多再定的功夫用心 後來發覺自己的這個念也是一個妄念 盤腿有功夫了 自然水到渠成 跟佛陀何干? 心生懺悔 想去佛前懺
結果洗過澡後 腿柔鬆後 嘗試雙腿雙盤竟然可以盤的比平常多一些時間
感恩佛陀滿願 知道佛陀為我起了個頭 其他的如何加行用功就看自己了 非常感念 也發願要更用功精進修行
 其實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執著心 自己選擇去執著妄想 有一個我執在裡面 不想讓覺性控制自己 因為貪著色身 慾望 想要自己決定自己該怎樣 不想走正道 那是一種很細微的念頭 有時候覺得不想這麼精進 想要偷懶 所以這個「我」想要出來作主 不想要覺性作主 想要自己掌握控制外在狀況 讓覺性成為附帶的 也就變成了宣兵奪主的狀態
 體會到「健康」的真意:
身體無病苦 沒有感覺的時候 是輕安;心中無念是自在
那真是自己真作主的狀態 也才會事事順心而如意
 佛陀說:『若見諸相非相 則見如來』想念佛陀時 願以空性相見

感恩上見下燈和尚 念茲在茲的開示 自己對於心性也有一次比一次更多的契悟
期勉自己生活中修行 步步踏實 清楚明白 合乎於理而萬善圓彰!

標籤: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