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23.2019

跟著館長學書法




好快,還來不及回顧,為期8週的書法課,在今天竟然已經劃下了圓滿的句點。心中滿是感恩,感恩  館長百忙中護念大眾,慈悲授課,我們才有這麼大的福報跟著  館長一探書法藝術的奧妙。

回想起過去寫毛筆字的經驗。小的時候臨過幾次帖,再拿起毛筆已經是二十年以後了。那一年興沖沖地買了毛筆,臨了幾個隸書字,因為心不定,也不會欣賞,便沒再提筆,直到現在。這次來上課,要不是因為同修喜歡寫書法的因緣,自己可能就這樣錯過了跟書法短暫的相遇。

因為是被動的來上課,沒有想獲得什麼,每次才能把心放空、心無旁鶩的專心學習。也因為不懂書法,練習寫字時觀察到的很多問題,才有機會在課堂上提問。還記得自己問了一個問題:「師父,我們要用什麼心態來學習書法?」
館長回答得很簡短卻很關鍵:「跟學佛一樣。你用什麼心學佛?」
因為大家都圍坐著看館長寫字,所以當時的我沒有回答,但是卻悟到了~原來學佛跟寫書法是一件事,不是兩件事。這個答案我竟然從來沒有想過!
館長的回答,我永遠不會忘記。

上館長的課,大多數的師兄都很享受每堂課能圍坐在  館長周圍看  館長教學、寫字。過程中,我們問的多,看的多,館長則講的多,寫的多。館長書法底蘊深厚,不管臨什麼帖,寫什麼字,揮灑自如,定當中有慧,一筆一劃完全掌握;館長的言教、身教,展現了謙和大度的風範,儼然是一位有道之人學佛素養的全然展現。

相對於自己寫的字,橫劃寫不平,直劃也寫不直,就知道自己的心還是太粗。寫書法對我來說就像照鏡子一樣,筆隨心運,心的狀態完全顯現在筆墨點畫間。

因此,每次課前交的一大疊書法作業,就看到很多師兄跟自己一樣,總把自己的往底下藏。慢慢地能體會到  館長要我們交作業,只是一個讓我們透過交作業,養成每週、甚至每天可以練習寫字的善護念跟方法。

跟著   館長學書法,顛覆了自己過去對書法的刻板印象,建立了正確觀念。問自己學到了什麼?
就兩個部分:學習到心法跟方法。
方法上學習到書法的佈局、結構,學習到筆墨濃淡反應了一個人的勤學與心境。
心法上學到了正確的態度、觀念,找到了學書法最核心價值~與道相應。

書法不只是門學問、藝術,對於古人詮釋的「書為心畫」終於能稍稍有些領悟,而祖師大德以及  老和尚為什麼總能在書法上有一番成就,心中也已經有了答案。書法真是修行功夫很具象的展現。

今天早上誦經時,觀察到起妄念時心會跑掉,跑掉後自己又再回來的過程。體會到誦經其實跟寫書法的心沒兩樣。唯一的差別是書法比較具象,是一個檢視自己當下清淨心是不是存在的好工具,透過筆墨點劃,完全呈現出自己當下心的品質與狀態。

最後一堂課,我們的功課是交一張有落款的字~「常行中道」或「行菩薩道」,對個人而言,都不好寫,後來挑了一個相對比較容易的~「行菩薩道」。

這一期自己不太用功,練習寫書法的時間很少,所以,最後一堂課要在課堂上完成這幾個大字,要下筆時,因為紙的大小、寬度,還有沒有格線,都不是自己熟悉的,心裡有些緊張,但是,可以清楚感覺到當下一專注,心就平靜了。

寫的過程中,陸續聽到前後左右的師兄都寫了好幾張了,而自己當時只管照顧好念頭,讓自己不受影響地專注在那筆劃間。結果用了30分鐘寫完「行菩薩道」四個字,一個字平均寫了近8分鐘,自己也嚇了一跳,「有寫這麼久啊?!」看了自己所寫的字,已經是這段時間練習下來相對差強人意的一張作品了。

「把心放慢,真有一種美感在裡面。」自己細細品味著

回想當時寫的狀態~沒有想寫好的心、沒有要跟人比賽的壓力,沒有擔心別人會怎麼評價,只全然安住在寫書法的一筆一畫中,當下我就是書法,書法就是我,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,超越了時間、空間。這不是一場修心的靜坐,是什麼?!自己會心了一笑

雖然這一期的學習,練習寫字的時間不多,但是能領悟到這些很珍貴、很受用、很感恩。
回首來時路,很感恩  館長慈悲授課。從迷到悟,學習書法,攝受了我的心,更肯定了這是一條幫助我修行的路。

看著牆上掛著  老和尚寫的心經,看到的不只是  老和尚的好字,多少也能讀到一點  師父的心。雖然離寫好書法還很遠,我想,這一次,我是真的愛上書法了!

標籤: ,

3.16.2019

梁皇寶懺開示錄

梁皇寶懺法會天祥開示 ~ 普覺精舍住持見探法師

梁皇寶懺流傳了一千多年,懺文說︰「若無靈驗,焉能千古。」由誌公禪師主持撰寫,夜夢彌勒菩薩提名,共十卷,開懺文之先河,有懺中之王美譽。往後的水懺、八十八佛洪名寶懺、金剛寶懺…皆是以它做為參考 。

懺悔法門主要是掃除我們修行上障礙,透過禮懺慚愧改過,解冤釋結,不再繼續造業。古人云︰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但唯有透過聽經聞法,才能知道錯在那裏。人有苦,是因起惑造業才受苦,凡夫以苦為樂,或是遇到境界作不了主,業果循環,無論富貴還是貧賤,都會如影隨形 。所以要常禮懺作觀行,佈畏三塗,才能遠離眾苦 。

我們平常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痴的種子,遇到業緣就會感果,而懺悔就是改變業緣,達到滅惡生善的功能 。以下有四種義涵︰

1、量變義︰把一升的鹽巴,放入一碗水中,即得難以入口,若投入大水池中,便一點也嘗不出味,惡業像鹽巴,善業如水,透過不斷的修善積福,惡業感果的力量相對就便小了

2、分散義︰ 好像一個人一次背1000公斤的重擔,立即被壓垮,若分期一天背一公斤,就不覺得負擔.慢慢就可以消除業障 。

3、承藉義︰ 將一個鐵丸放在水上,必定下沈,但如果放在船上,依靠水的浮力即不會下沈。修行者藉由佛力和福報,就可以免受三惡道苦 。

4、壓伏義︰ 透過強而有力的外力制服,使業果不能成熟招報,如石頭壓草,令草不生 。

很多事件.外緣改變0.1秒,整個結果就會不一樣了,所以想改變業果.平時就必須從這六點下手︰

1、發起善心︰ 深信因果,起慚愧心 。
2、真誠發露 ︰向佛菩薩和當事人承認過失,古代帝王遇到天災巨變都曾下詔罪己 。
3、斷相續惡念 。
4、精進修善︰修四正勤 .發菩提心 。
5、功德相應︰ 憶念十方諸佛的慈悲功德和智慧,來對治惡念 。
6、心性轉變︰ 勤修戒定慧,能轉惡業 。

大家願意誠心來道場修行學佛.改變只是時間的問題.我們都發過四弘誓願 : 眾生無邊誓願度,但遇到不相應的人卻不想度,甚至還起了惡念,表示菩提心沒有落實 。習氣大家都有,古人云 : 「 磨來磨去一起成佛去。」,寧願大廟睡覺,不要小廟辦道,例如車匿比丘和懷林比丘公案,所以達摩祖師云︰「莫輕未悟,一念回光,便同本得 。」

想消業了業,除了懺悔以外,發菩提心是最快,投資報酬率是最大,而並不是開支票,是讓自己生生世不致退轉,老和尚每次祝願都會不斷的強調︰「發菩提心 . 發菩提心,發菩提心!」

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,緣著善法。多運用道場資源來修才快 。四十二章經云︰ 「視興化如四時木。」而現在是學佛最好的時機,在唐朝佛法興盛多時,但不到幾年便遇到唐武宗毀佛 。所以大眾要把握每一次的因緣.精進用功 。

“ 粥去飯來,莫把光陰遮面目 ”

“ 鐘鳴板響,常將生死掛心頭 ”

標籤:

3.12.2019

普覺25參學篇之二:請法參學在普覺

今年12527日蒙 住持 探法師善護念,偕同修北上向 師父請法小參,並觀摩精舍招生茶會。 師父慈悲厚愛,又於310邀請我們參與了普覺精舍成立二十五週年慶祝餐會,這兩次的請法參學之旅,不僅讓自己的眼界大開,堅定了發心的信心與動力,也更清楚了解發心的理路(心法與方法)

帶著許多疑情與困惑北上向 師父請法, 師父示現了大慈悲與善護念,盡解弟子的疑情與困擾, 師父總能用最樸素生動的語言,說出最深奧難懂的法理,說法論義皆合經義,深深觸動了我們的心,真正領受法喜充滿的滋味,也讓自己的生命有了一種脫胎換骨的提升。

回到台中後,沉澱思惟著 師父的開示,花了三天時間,把此行的體會心得與啟發,整理了53則短文分享在臉書上,雖不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但光是此次北上參學請法就收穫滿行囊,真正是不虛此行。

而在張榮發基金會的慶祝餐會,更是普覺精舍近十年的能量展現,透過餐會的活動,成就的是一場法會,是與法相會,亦是以法相會。躬逢勝會,更見證了普覺精舍在 住持法師與大眾法師的帶領下,四眾和合努力的成果,看得我們驚嘆不已,心中浮現的是一連串的”不可思議、難以想像、怎麼辦到的?”,不是親見,無從想像,菩薩發心的道場,是菩薩,只有自己能懂。

難以想像是什麼樣的慈心智慧與願力,可以在短短七年中,精舍學員、學員長、護法會等的人數,每年可以大躍進式的成長?

難以想像是何等的感召與攝受力,可以推動眾多且處處可見的佛國巡禮、博物館義工、五明菩薩、天祥寶塔與回山出坡發心的學員身影?

難以想像是什麼樣的感動與感恩,可以匯聚大功德主們的發心,在短短七年中,精舍從一層樓增加成七層樓和另一棟僧房?

難以想像是怎樣的廣大心量可以攝受大眾,能讓如此多人願意來發心、來學佛、來作大布施、來護法護教,讓豪貴學道一點也不難?

難以想像是怎樣的法語甘露,不但可以讓每位師兄弟學佛的動力被引發出來,又能起用法字輩的學員歡喜擔任總學員長,能在短時間內攝受佛法並發心承擔重任?

難以想像是如何的說法無礙,讓人才濟濟的首善之都,令眾多世智辯聰者但能降伏慢心,虔敬學佛,調除障難,折服點頭?

難以想像是何等的事理圓融無礙,無論男女老少,鈍根利器,皆能三根普被,璞石亦能刻作佛,普覺大眾莫不心生歡喜?

眾多的難以想像,我試著找答案,從塵寰明燈的影片到二十五週年影片,在種種數字背後,我看到了能量的匯聚與成長,從招生茶會,我認識了集結眾人發心所成就的金剛寶城,在向 師父請法中,我感受到了 師父不捨一眾生的大悲心。

在請法中向 師父請問如何以病苦為師, 師父說曾有一段時間自己身體很不舒服,感覺快要死了,又不能跟亡者請假,還是抱病去主法。 師父又說:身體是福報撐起來的。如今看到 師父總是容光煥發,相好莊嚴,普覺大眾,似乎可以從這些細行中找到一些答案。

感恩 師父的慈悲善護念,點點滴滴在心頭,千言萬語化作短詩數行,以此供養 師父與大眾:

塵寰明燈照大千
普覺有情廣無邊
廿五年來傳祖意
城中寶地綻心蓮

千生罕遇三寶前
萬劫難逢大因緣
禪修翻轉心力量
清淨法喜味甘甜

菩薩發心利人天
靜中養成動中練
慈悲喜捨遍法界
福慧雙修滿心田

住持弘法發大願
育成人才點線面
SOP寶典一上手
舉重若輕忙亦閑

說法無礙登彼岸
豪貴學道不再難
世智辯聰無懸念
虔誠恭敬在佛前

請法參學受用遠
關鍵法語契心間
無限感恩說不盡
至心頂禮呈詩篇

         ~感恩傳銘師兄分享

標籤: , ,

普覺25參學篇之 一


108310日,普覺25週年護法會的餐會,更是一場難得、殊勝的法會~與法相會!現場有近700位護法居士及親眷與會。感恩  住持法師的厚愛,何其有幸,能躬逢盛會!

師父說,精舍25週年可以說是從嬰兒期到壯年。這場法會,幾乎是普覺近十年的能量展現。確實是如此!我們充份感受到了~
整個活動的過程,從開始前的接待到圓滿結束,全場洋溢著青春氣息與朝氣活力。法界圓明,敬慈和真的實踐,在彼此之間。看到了大眾和合一心,共同成就、圓滿一場法會的凝聚力與殊勝功德。

師父的開示,收拾了我們的散亂心,更幫助了我們提起正念。
從一開始扣住主題的回顧影片,到最後點燈齊唱的「獻給導師」,貫串了法會的緣起,更帶出了法會的非凡意義。

普覺七年中,硬體建設從一樓擴展到七樓,禪修人數一年年地跳躍式成長,護法幹部更是倍數增加。在  師父的用心經營下,法筵盛開,精舍一片欣欣向榮、蓬勃發展。莊嚴功德主不只財布施,還登上了舞台娛樂大眾,絲毫看不出「豪貴學道難」。

「是什麼樣的弘法願行,在短短的幾年間能有如此全面性的成果展現?!」

從普覺師兄身上印著「弘宗演教」的服裝中,似乎找到了答案。
師父發了「弘宗演教」的大願,善開了各種方便門,弟子們得以藉教悟宗。這艘普覺法船,有  師父掌舵,正從此岸朝向光明的彼岸。

  師父請法中,看到了  師父實踐佛法的平實與自然,對生命的豁達、自在。感受到  師父策勵自己,難行能行,舉重若輕的氣度與風範。  

師父攝受眾生的感召力、事理圓融的大智慧、弘宗演教的廣大願心與海納百川的心量,體現在言行之間,深深觸動著我們的心。  師父的細行、言教與身教,為弟子們樹立了學習的典範。

此次參學,開闊了視野、打開了我們的心量,更提升了我們對佛法的信心。師父讓我們看見了~有佛法就有辦法!

這兩天在思惟這些道理時,剛好有師兄傳來兩則訊息:
一則是  見護法師國外弘法開示中所提示的生活觀行法要。
另一則是普民師兄前往美國中洲禪寺參訪記實~內容提到師父們海外弘法不易,多半是一人承擔多人職事以圓滿弘法願心。

看了很有感觸。
師父們在  老和尚的悲願下,弘法遍佈世界各地,所在的地方雖有不同,都是  老和尚的千手眼,都是化導眾生的菩薩化身。無私的奉獻,只為引領我們這些迷途浪子,找到回家的路。

「是什麼樣的生命體會,對於弘法之路可以走得如此堅定、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?」

「累劫成垢的習氣,我如何轉化每一個煩惱為生命成長的動能?」
「千生罕遇的菩薩道場,我如何把握住每一個學習機會不退菩薩發心?」
「師父為我們點亮的心燈,我要如何守護,再傳給更多的有緣人?」
心裡思惟著…

一早參加封棺法會,聽到了主法法師開示法偈~
「富貴百年如夢幻,人去樓空愁腸斷,但得當下不生心,碧空依舊明月圓」突然有所領悟~「能覺的心,當下即是」!
既然當下就可以圓滿,又何必等往生後才來體會這個道理?!

師父說:「法會是一時的,影響是永遠的」。
快樂是一時的、難過是一時的、苦是一時的…所有的一切,都是一時的,總會過去。唯有真心,是永遠的~
如果沒有悟到,輪迴也是永遠的!

不用等待未來,不用追憶過去,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!心裡發了一個願~
「從現在開始,所做的一切努力,都只為圓滿當下而助跑。」
心念轉的當下,法界也就跟著轉了。把握當下的同時,其實也已經是邁向圓滿的開始。

帶著  師父的祝福,期許自己不忘初心,謹記  師父諄諄教誨。
透過不斷地發願、發心,讓心更有力量;
透過不斷地覺醒、返照、練習、修正,就一定能轉心力量。

感恩  師父辭親出家,發大願、發大悲心,弘揚佛法、普度眾生。
至誠感恩  師父慈悲,善護念弟子的法身慧命。祈願~
正法久住、佛法常興。守護真心,常行中道。
以報師恩。

祝福  師父~
法音宣流遍法界
春風化雨潤群生

僅以此篇學習心得,供養  師父,以聊表對  師父無盡的感恩~
阿彌陀佛

標籤: , ,

3.06.2019

安全感

24.安全感不是來自外在
 而是來自於對自己與外在的一切
 全然地接納

標籤: ,

3.01.2019

日面佛 月面佛


問:馬祖禪師病得很重,寺院管理人來探病,問他身體如何,馬祖說:「日面佛!月面佛!」據說日面佛的壽命是一千八百歲,月面佛的壽命只有一天一夜。馬祖禪師這麼回答,是不是表示:「如果你問的是法身慧命,那長得很;如果你問的是肉體生命,那就很短暫了?」

答:這個公案頗有意思!寺院管理人來探病,馬祖說你不要擔心我,做日面佛也好,做月面佛也不錯,活一百歲、一千歲都一樣。如果說我長壽,我可能活得比你想像的還要久;你也不要怕我短命,也許我活得短暫到讓你措手不及。

肉身總不免要敗壞,若能運用肉身,使之對自己的法身慧命有益、對眾生有利,如此活一天也等於活一千年、一萬年以至無窮盡。如果活著而法身的功德慧命修行沒有成長,對眾生也沒有幫助,活著也等於沒活,還不如認真地活一天就好了。

「日面佛,月面佛」有多層意義。你說我是什麼就是什麼。你說我馬上就要因病過世也可以,你說我活得無止境也可以,因為我即使害病也一心不亂,照樣用功修行;生病對我的法身慧命毫無影響,我修多少算多少──修一分功德法身,那一分慧命就延續下去。你不必擔心我害病會如何,一病不起也沒關係,痊癒康復也沒什麼了不得,不要因我有病、沒病而起分別心。


這種心境與胸襟唯大悟之人才有,一般人不易體會。事實上,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。作惡之人使社會因他而遭難,這種人活得再久也沒價值。有人活得雖不長,但對人類有極大貢獻,他們的價值絲毫不能用肉體生命的長短來界定。

~摘自聖嚴法師說禪

標籤:

達賴喇嘛的晨起緣念


我是多麼幸運可以再醒來、可以活著、可以擁有這樣一個【暇滿人身】。
我將不要浪費它,我要利用所有的能量來發展內心,擴展到別人,為了【一切有情】而努力成為正等覺;

我要用【善良的心】面對他人,不要對別人生氣或有負面的想法,我要盡己所能利益一切有情。當我說「我是佛教徒時」, 我並不是宣稱:我很有智慧。而是在低聲地說:「我有太多【無明煩惱】要去除,所以我選擇學佛。」;

當我說「我是佛教徒時」, 並不是顯示我過去累積了甚麼福德,而是讓自己看到我【往昔所造惡業】多麼深重,所以【祈求】佛菩薩慈光加被、誓願懺除;

當我說「我是佛教徒時」, 並不是因我要逃避人世、追求虛榮,而是深知日常生活處處是道場,【活在當下】就是在修行;

當我說「我是佛教徒時」, 我的生命並不是從此不再遭遇挫折,但有了佛法的相伴,挫折一一轉化成幫助我成長的因緣;

當我說「我是佛教徒時」, 我心中充滿無盡的感恩,單單想到今生有緣生而為人、具備修行能力、又有機會遇善知識、得以聽聞佛法,就深心感動因緣的不可思議;


當我說「我是佛教徒時」,我知道菩提道上儘管七倒八起,【成就佛道】卻是我生生世世的功課。

標籤:

人這一生的功課,究竟是想學習到什麼?

師兄問:
人這ㄧ生的功課
究竟想學習到什麼?最終想得到什麼結果?

單純當學員學習佛法真的很歡喜,但承擔執事後,卻發覺越發心境界越多,煩惱越多,心越苦.........
真的是智慧不夠,慈悲心不夠,轉念不夠,才會如此嗎???
還是因為對太多的未知與不確定感到憂心害怕???

*自己練習思維:
說智慧慈悲、轉念不夠,也對,說對未來的不確定擔心害怕都對。

再從另一個角度看~

如果願夠大,學佛的目標很清楚,那麼即使障礙很多,因為心很專注在目標上,心無旁鶩,因此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。玄奘大師以他已經是一位三藏法師了,還冒生命危險去西天取經,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
玄奘大師為什麼有這樣的動力?他要創造自己生命最大的價值!所以有再大的困難,他都可以不理,都有勇氣、義無反顧的面對。這份願心是他堅持的動力。

這願裡有慈悲,也就是老和尚說的~有廣度眾生的悲願。

~這是最近在想玄奘大師這事時的發現。

金剛經裡,也開示~如何伏心。不只是不住相、不住聲香味觸法,三輪體空的概念,其實還裡面的內涵裡還透露出~要有願心。

再用師父的隱喻來說~
煩惱是過去業力的牽引,八識田中的種子現前。

就像是普民三瓶水的例子,煩惱就像沙,境界是石。水像清淨心。

石頭一直都會有。沙也一直都在。如果瓶子常搖來搖去,沙就會揚起很多,瓶不搖,沙不起。

沙揚起,就像人事的磨來磨去。被我們看見了,就知道哪還有問題,就有機會化掉。化掉一分,少一分,清淨心就回復一分。

沙不搖,煩惱不是沒有。煩惱的種子還在,只是沉在下面不被我們看見。不被看見,就很難化除。

所以,煩惱被看見好,還是不被看見好呢?

標籤:

第一堂課~相見歡


第一堂課的「相見歡」要怎麼帶領?

方法很多,心法只有一個~因地發心,起歡喜心。

要讓大眾歡喜,自己要先歡喜。用真誠、歡喜的心來準備、接待。

如何起歡喜心?

相遇是久別的重逢。我們所遇見的人,都是過去生跟我們有緣的人。所以,我們是來圓我們的緣~

所謂「因地發心果自圓」圓滿不是指結果,而是在我們初發的那一念心。

方法~掌握一個原則
有朋自遠方來,讓對方有賓至如歸的感覺。
如果你是學員,你希望別人如何接待你?

最重要的是,要注意每個人的特徵,第二次就能叫出對方的名字,她會有親切感。有親切感就能拉近彼此的距離,是建立信任關係的開始 。

其實,當我們起一個歡喜的念來接待,自然能融入法界,拉近彼此的距離。當下,就已經圓滿了!

這個福田,從準備到圓滿的過程,注意到自己的心念,是否保持在一個清淨的心來發心。

時時反省檢討,調整修正。那麼,發心就是在修行,慢慢地,自己的觀察力、覺照力就會提升,那就真正是從利他當中完成自利的菩薩行。

標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