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31.2011

佛法小常識-【 梵 唄 篇 】










音聲常常是感動、攝受人心最直接有力的媒介。梵唄通常由職事人員維那、悅眾來領眾。法器中,一般常見有引磬、木魚、大磬、寶鐘鼓等。梵唄不僅有讚佛、誦經、祈福的功能外,亦具有斷除外緣的作用,能令法事莊嚴肅穆地進行,感得諸佛菩薩、龍天鬼神的歡喜、護持。透過莊嚴、和諧的梵唄,讓與會大眾藉由誦詠而能達到收攝、淨化心靈之目的。

l 維那

在道場中負責領眾者稱為維那。維,綱維,統理之義;那,為梵語karma-dana(音譯羯磨陀那),又作都維那。在古代叢林,維那是寺院中的綱領職事,掌理眾僧的進退威儀,非但要佛門的規矩熟,而且要喉嚨好,資格老,正如戲臺上掛頭牌的角色。今日寺院的維那,則僅於舉行法會、課誦時,擔任眾僧的先導,掌理舉唱、回向等。

2 悅眾

為梵語。僧職之名稱,司掌僧團中之事務者。又作知事。知其事、悅其眾之意。通常在唱誦的過程中,以『維那』起腔,『悅眾』接腔。『維那』轉腔,『悅眾』跟腔。『悅眾』唱誦時,須聲聲明朗,字字提腔。以防大眾高低無準,參差不齊,走腔走板。

3 引磬

磬分為大磬及小手磬。小手磬的作用是在引導大眾,因此亦名『引磬』。由於執持引磬的方式,是將之舉於與口同高的位置,因此稱為「對口引磬」。『引磬』多半用於『問訊、轉身、禮拜』之引導。

4 大磬

『大磬』用於指揮『腔調』,並有振作心神之作用。『大磬』多半用於『起腔、收腔、合掌、放掌』,以及『佛號』等處。



5 寶鐘鼓

中、小型的鼓,配以小吊鐘,掛在鼓架上,有鐘有鼓而謂之。通常用於『讚頌』的歌唱時,旨在點綴韻調,莊飾音腔。



6 木魚

又稱為魚鼓、魚板或木魚鼓。原先只掛於大寮或齋堂門口,呈長魚形狀,為集眾時擊打的法器,因此又稱為魚梆或飯梆。到了明代以後,木魚演變為頭尾相接、魚身圓形中空的造型,作為持經唱誦用的法器,通常以桃木、樟木或黑檀木雕刻,配合魚身中空的共鳴腹腔,使聲音清脆遠傳而沈定,具有攝心的效果。木魚的意義在《敕修清規》及劉斧的《摭遺》中皆有說明:魚晝夜六時當中都不闔眼,因而佛寺裡以木刻的魚懸掛之,作為象徵修行人為法忘軀,精進不懈的勉勵。





.

標籤: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