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03.2017

106.03.11梁皇法會大和尚開示筆記與結構表






學佛貴在實踐
學佛很久了,如果找不到下手處,就容易起退轉心。或說自己業障重,跟佛法不相應佛法不是要我們產生這樣的結果的。

大和尚開示:架構先建立,見樹又見林
修道的過程:學習了解掌握
按照真理、中道來奉行

什麼是真理?
一、因緣果報之理
二、自作自受
三、中道實相

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」~(華嚴經云)

功德果報可以自己掌握
因緣果報之理
因果發生的三種時態:過去、現在、未來
起心動念為因。表現出來的是身口意三業。

我們的功德果報是可以掌握的!
例如:禮拜梁皇寶懺,依懺文所說,如理行持,則功德從恭敬心、良善心、慈悲心、平等心而來,這個就是良善的因。例如恭敬三寶是助道因緣,所作的都是良善的,善因緣和合,一切就能成就。
然而,良善的因固然重要,什麼是能讓人起心動念的,那才是根本(內因)

什麼是緣?
緣是各種關係、元素、連結、因素。
「有因有緣事易成,有因無緣果不生。不信但看寒江柳,一遇春風枝枝新」
要成功要具足兩大要素,「因緣和合」才能成就:
1、內因(正因):正向的想法和努力(善因)
2、外緣:外在的關係要具備(善緣)
例如:要來拜懺,提早七天前來也不行,只到門口沒進門也不行。沒有師父,沒有外護的義工菩薩等等,都不能成就拜懺的功德。

所以說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。廣結善緣,為自己的命運創造有利的條件,很重要。

佛法要在生活上落實。
善緣和合能成就一切。法會的功德是這樣產生的,任何事也都是如此。在人、事、物的安排,空間、時間都要對,都要恰如其分。按照這樣來作,就能產生功德福報的規則,這也是世間成就的根本,不用去給別人改運,透過這樣的規則來運作,就可以改「運」。

什麼是「運」?
運就是現況、果報。
透過檢討,找出自己的身口意是哪裡不清淨,知道運不好是其來有自,就能夠離苦得樂。
從世間法的角度看也是這樣。從認識判斷作出策略調整

如何達到圓滿如意,吉祥平安?
要靠自己努力~改變現狀(命運),就能圓滿如意!
希望不好的不要再發生:那不好的就停止不要再作。那麼災難就不會再擴大。
希望有光明的未來:現在因,未來果。有「良善」的起心動念(「清淨」的身口意),才能向上提升。

什麼是良善?什麼是清淨?
1   多聽經聞法才可以有依據。
2   斷惡修善,繼續創造有利的條件。拜梁皇即是斷惡修善。
在生活中落實佛法,要會舉一反三。按照原則來做就不會有後遺症。正向思考,起慈悲、平等、恭敬等心。保證不會有災難,而且還有好處可得。

學佛不是靠佛,不只是誦經念佛,要靠自己學習。佛法的大總綱還是要整理,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,學習才會有成效。

學佛貴在落實,沒一個下手處,容易起退轉心,覺得自己業障重,學佛對我沒有幫助
如何見樹又見林?如何突破?
要回到佛法的原點思考,以免模糊焦點。
為什麼要學佛?學佛可以有什麼好處?有什麼方法可以獲得這些好處?

佛法的根本:從了解、認識「苦」開始。
佛陀求道的(方法):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。
以佛法的語言來說,就是信、解、行、證。

~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堅定信根,就能入佛智海。
對於佛法要先初信,先不去否定,懷疑。

~了解佛法義理。
~操作。
~實證。然後你才會真正「肯定」佛法真實不虛!

佛成道時說:「一切眾生皆有本具如來智慧德相」~(要記得這句話,是重點!)
佛陀給我們的最大利益,也是普世價值。
要了生脫死,離苦得樂,隨心滿願。要怎麼做?
信、解、行、證!這是可以了生脫死的具體實踐。
悟到了真理,就是解答。

為什麼不如意?有苦,三苦、八苦
佛陀繼續說:「只因妄想執著」。妄想執著就是無明。有妄想執著,所以無法了生脫死、離苦得樂,隨心滿願,致成佛道。

悟入「佛」知見,才能了生脫死。
什麼是佛?
佛就是覺悟。

在佛法當中,用六個字來總括不如意的因:「起惑、造業、受苦」。
如何去除不如意的因?
不要受苦就不要造業,不要造業就不要迷惑。

要把佛法的道理弄清楚,搞明白,有正知正見,契悟中道實相。
對於人人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沒有妄想執著,有正知正見。

佛法告訴我們最大的利益,如何離苦得樂、隨心滿願。
「覺悟」才能做到。

關係式~
(理上覺悟:對心性之理能了解。
受苦果(果報)→源自不清淨身口意三業
要有如意的果報(離苦得樂):要從因上努力,要有「清淨」的身口意三業~
什麼是「清淨」?要了解什麼是中道實相。
中道實相沒有弄清楚,所以操作上產生偏差,就會有不預期不如意的果,就是「苦」。中道實相的真實本質一定要清楚明白,不迷惑,就是「悟」!
什麼是中道實相?什麼是真理?
也就是契悟本心本性、本具如來智慧德相、菩提涅槃、菩提心(都是一樣的意思)。也就是智慧。關鍵用詞,就是覺悟、悟。真正要達到!

(事上清淨的身口意
對覺悟之心性之理能了解後,具體的操作,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清淨的身口意三業。

福慧雙修
修智慧~(念頭觀念偏差)→(轉的過程:稱為修智慧)→(清楚覺悟)
修福德~不清淨身口意(產生行為偏差)→(轉的過程:稱為修福德)→清淨身口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越努力,果報越寬廣!

這裡面還有一個環節
從不清淨清淨 裡面的方法:止觀法門!
(止觀法門是治病用的,病沒有了,法門就可以不用修了)

總的來講,即~破惑顯真,回復清淨(清淨指健康狀態)
健康之後就是要堅持!想辦法保持健康。
佛法總綱就是觀念正確行為正確圓滿如意

藉教悟宗
所學的種種佛法道理,都是為了要幫助我們契悟本心本性。
菩提()涅槃():菩提,正也,覺也。不依任何條件存在,本具。性者,不會變異,不動也。
有四個標準:1.能知2.不生不滅3.本具4.正知正見
對於菩提涅槃~
懂:是正知正見,叫作覺悟的心、佛心、禪心。有覺悟就有成就佛道的可能。
不懂:「知」還是存在。知道自己懂或不懂的那個。
知道自己未符合標準,就趕快調整以符合。
懂了之後就要保任(繼續保持)。保持正知正見,覺性始終存在。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。這是佛法的根本,能解決起惑(要修慧)、造業,讓身口意清淨(要修福)。即福慧雙修。

無有ㄧ法超過菩提涅槃。佛法要在生活中落實,開始落實後,就是如何加強深度、廣度的問題。還是要聽經聞法。

開山祖師的囑咐:
1、守護道場:生命追求的全部。
2、深化修行:透過福德、教理、禪定。
3、落實弘法:弘宗演教。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。鼓勵聽經聞法,透過分享,啟發自覺。弱水三千,但取一瓢飲。曹溪水,飲不盡。

心地法門
淨心、定心、明心。
覺察、覺照、覺悟。
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。

因上努力,福慧雙修,廣積福慧資糧。反省檢討,朝向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


「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。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。」~六祖大師




標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