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27.2013

顯見不分-視網膜弔詭

視網膜弔詭

1.你怎麼知道那是影像?因為那是鏡子。
   你怎麼知道那是鏡子?因為有框。


   如果沒有框,就不知道它是鏡子。
   如果不知道它是鏡子,就不知道它是影像。


2.視網膜有沒有框?
  因為沒有框,所以我們不太了解看到的東西。
  不知道我們所看到的是影像,還以為是實在的東西。


結論:
鏡子無框,則打破了鏡子跟影像的界限,最後就無法定義(definition)。
如果「我」沒有框,就可以打破自己和他人的界限。
講「我是…」的時候,就是執著,是界限,是束縛。


萬法本一體  隨言而分裂
言語無別說  但說本一體



非是非非是

1.「我」好不好?
  「不好,也不壞」
   所以做人要不卑、不亢,大家都平等。


2. 小強、鑽石、禽流感、中樂透15億...好不好?
  「不好,也不壞」
   因為,好和不好全部加總起來,最後等於 0 。

不好也不壞--雙不!

不好不壞即空性,沒有限定。

顯見不分

說到最後,就是「平等一如,萬法一體」。
所有的事情,不好也不壞,就看我們的心念!

標籤:

4.25.2013

開往淨土的六艘法船

感恩  師父以短短兩週的課程,讓我們從認識人生中六大最可怕的事,到學習菩薩修持六波羅蜜的淨心法門。讓我們在發現生命不圓滿的同時,卻也能透過一次一次的洗心,預見人生未來的光明。
感恩  師父慈悲護念,啟發我們內在自性之光!


(禪堂摘記)

成功三部曲:
1、目標(What):淨土
2、方法(How):六度
3、動力(Why):苦 (苦會給我們動力!)
 
什麼是淨土?淨土在哪裡?
1.外在的淨土:西方極樂世界
2.內在的淨土:清淨心


以佛法來講,每個人的清淨心,是真正的淨土。
波羅蜜:到彼岸。(波羅:彼岸,蜜:到)


如何去淨土?
從此岸(染心)→ 到彼岸(淨心),透過六度(六波羅蜜)來洗心。


為什麼想去淨土?
六大動機
人生有六件可怕的事,讓我們想洗心:
狀況:臨死時、活著時、獨處、共處、有事、沒事。


一、人臨死時,最可怕的是什麼?

不捨,而且還不得不捨!

為什麼會不捨?
因為活著的時候沒有練習「捨」,往生時捨不掉,都是累贅…


如何解決?
學習「佈施」波羅蜜。平時多佈施來練習「捨」的心。
 
什麼是真正的佈施?
付出,不求回報。


什麼是真正的富有?
真正的富有,建立在「捨」的心。
能捨,才是真正的富有!
一直想要得,表示我們缺很多。能夠捨,表示我們擁有很多。
富不富有,不是外在的,而是一種心境。心態正確了,我們就是富有的人。


二、人活著時,最可怕的是什麼?

未來的不確定。
今天所努力的一切,都是為了填補明天的不確定。


如何讓未來減少壞事發生?
播下善良的種子。


就像『沙漏理論』。沙漏裡有善的種子跟壞的種子。從現在開始,播下善良的種子。壞的種子總有一天會漏光,未來再漏下來的就都會是善的種子。
 
「持戒」波羅蜜的修持

「播下善良的種子」= 持戒 (佛法的專用名詞)
持戒,不是教條,而是一種保護,能夠解決我們未來的不確定,保證我們未來生命的光明。
 
人之將死,才知道一切東西都不屬於我~
學習佛法,讓我們增加生命的尊嚴!


三、人共處時,最可怕的是什麼?

反目成仇,親家變冤家。
為什麼會親家變冤家?因為有一個東西不見了:相讓。
事情沒有一定的對或錯。人跟人之間沒有是非,只是誤會。
因此,要如何跟人共處?
學習「忍辱」波羅蜜。

人跟人在一起是0.5 + 0.5 = 1
0.5表示相讓。給人台階下,互相退一步。
四、人獨處時,最可怕的是什麼?

害怕孤獨。因為不知道如何自處,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。因為自己沒有能量。

要跟別人做好朋友之前,要先跟自己做成好朋友。
這樣,別人對你好,或不好,你都不會受到影響。因為,你有一個忠實的朋友,就是你自己。

因此,如何跟自己交好朋友?
多打坐,修「禪定」波羅蜜。
心時時保持正向思維。

五、人沒事時,最可怕的是什麼?

放逸、懈怠。
社會的動亂,是因為遊手好閒的人多,生活沒有目標。

如何做?
修持「精進」波羅蜜。設定好的目標,精進不懈。
精進 = 熱情(感性) + 專注(理性)
 
六、人有事時,最可怕的是什麼?
沒空放空。
人的一生一直在往前跑,永遠沒有停下來的時候…


忙?茫?盲???
如果沒有智慧的忙,叫「瞎忙」。有智慧的忙,叫做「充實」。


如何讓自己有智慧的忙?
學習「般若」波羅蜜。


什麼是「般若」?
般若,即空性的智慧。


什麼是「空」?
也就是「一切都會過去的」。
 
要告訴自己:不管是好的事,或不好的事,一切都會過去的。
忙的時候,能適時地放下,就可以隨作隨了。永遠在「當下」忙,就不會有壓力。
忙的人一定要告訴自己:「再努力一下就會過去了」。這樣,在忙的當下,就會有智慧。


「一切都會過去的」

當一切都會過去,那麼,最後還剩下什麼?
剩下一種平靜。
當我們的心平靜的時候,就不會有忙的感覺了。


為什麼能夠平靜?
因為可以「make room」--為自己拓展一個心可以喘息的空間。
平靜的心就是真正的智慧!

標籤:

4.23.2013

顯見不分

最主要講我們跟萬物之間的關係:
不即不離。(中道)
1.      不即:是智慧(不會黏)。太近了,就不會有遠見。致遠,才會寧靜、有智慧。
不即,是解決我們執著的問題。
2.      不離:是慈悲。跟人家保持距離,但是還會關照人家。
不離,是解決我們冷淡的問題。

*菩薩基本上做到了「不即不離」。

*視網膜弔詭:
   眼跟色,心跟物形成了一個相互循環。
   呈現出空性的特質,找不到一個基礎,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。
   境界:層層無盡,無限緣起。

*以麥克風為例:

    第一個層次:它叫做麥克風
    第二個層次:心念的產物
    第三個層次:不是心,不是物。說似一物即不中。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去除概念的執    著。萬物本一體。因為概念,就造成種種的分裂。

*張拙:「光明寂照遍河沙,月聖含靈共我家。一念不生全體現,六根纔動被雲遮

萬物靜觀皆自得~



中台禪寺主體16樓萬佛殿頂的建築設計:

呈現出十法界香水海重重無盡的佛法理念,在光纖科技的巧妙點綴下,如同湧動的波浪,交織描繪出十法界互攝互融廣大無盡,而又會歸一心的妙法大意。在中央,是一朵層層相疊的清淨蓮花,細心觀察下,便會發現蓮花的中心,是以空心的方法所表現,亦代表了一切表相,終當歸於一真法界,不偏不倚,無實無虛。~摘自「中台世界」

標籤:

【八大人覺經】課程摘記

福報
有兩種:
1.      世間的福報:就像鈔票,薄薄的一張。
2.      出世間的福報:就像一口井,越挖水越多。(例如有機會接觸佛法)

最大的夢
學佛的目的:是讓我們從夢中醒來。
無知、無明,沒有智慧是最大的夢!

堅持
天底下沒有壞人,只有錯人。每個人都會做錯事,只要他最後能夠覺悟。
學佛,最重要的是「堅持下去」。成功是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。

八大人覺經
任何經典都是一面鏡子,能開發我們生命某一側面的佛性光輝。
講:讓我們「常住快樂」的成功生命。
讓我們從由外而內的獲得,轉為由內而外,發自內心的甘願付出回饋。
為什麼能夠回饋?
透過覺察八種錯誤,覺悟後,發大心而無私。所以能夠回饋。

「八大人覺」
八種覺悟

大人
何謂
發大心為大。
發大心的原則:覺悟。覺悟了,才會發大心。
一個人因為覺悟而偉大。因為覺悟,把障礙去除了,所以大。
覺悟的人叫「大人」。

覺悟
透過覺察八種錯誤(八苦)而覺悟。
去除了八苦,就能常住快樂。

八大人覺經告訴我們-生命進步的歷程:
從世界凡夫菩薩出離
從知苦(苦)斷惡(集)修善(道)解脫(滅)

標籤:

4.18.2013

飛機飛,如何飛起來?



因為,「心」想飛!

我們的心如何飛起來?
要從凡夫學到聖人。
從學小乘羅漢的自利,透過度眾,學到大乘菩薩的利他。

兩種貧窮
貧窮的兩個層次:
匱乏的貧窮:什麼都沒有。(物質上)
豐富的貧窮:什麼都有了,還是覺得有煩惱,不滿足,不快樂。(心靈上)
佛法的原意,不是物資上的救濟,而是解決我們心靈的貧困。

佛為什麼出家?
佛悟到了「豐富的貧窮」。
悟到總有一天會老、病、死。
人之將死,才知道一切東西不屬於我的。

什麼是責任?
你的問題,就是我的問題。
菩薩為眾生負百分之百道義上的責任。

菩薩
全名:菩提薩埵,亦即覺悟 有情。
菩薩的生命價值,就是讓眾生覺悟。

跟菩薩學什麼?
學的是菩薩的心量與氣度,學的是一種人格的教育與涵養。
學的是『你的問題,就是我的問題』,一種悲天憫人的心量。

最大的業力是什麼?
自私的心。

如果我們把眾生的問題都當作是自己的問題,我們就是菩薩。
唯有如此,我們的心,才能夠離開地心引力,離開我們的業力。
我們的心,才能夠飛的起來!

標籤:

4.16.2013

如何改變一個人?

先學會欣賞他!

標籤:

阿彌陀經_課程圓滿摘記


我們來學佛,只為了一件事:從夢中醒來(覺醒)!
 重點是…
 我們承不承認自己在作夢?


護念
佛護念眾生覺悟,直至畢竟成佛。
護念「眾生平等」的理念。
透過徹底覺悟的目的,衍生出「平等」的究竟價值。
佛性之前,人人平等,人人皆可覺悟!


淨穢一如
在那個地方覺悟好?極樂世界?娑婆世界?
不管在哪裡覺悟,平等就好。
例如水的特質:高處高平,低處低平。
阿彌陀經最究竟、可貴的價值:「眾生平等」的理念。

眾生為什麼平等?因為覺悟而平等。
眾生為什麼覺悟?因為平等而覺悟。
只要平等,就有機會覺悟;只要覺悟,就能夠體會平等。


佛經讀不懂,不是佛經難,是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狀況。越了解自己的處境,就越能夠相應佛經。

不退轉
我們今天所努力的一切,都是為了彌補對明天的恐懼。
要彌補到什麼時候……..(無有期)
如何克服我們對未來的恐懼?
經文所提「不退轉」給我們很強的加持力,為我們種下金剛種子!

如何不退轉?
透過「聞是經、發願生」,讓我們不退轉,直至究竟覺悟。


經如其名
阿彌陀是無量光,無量壽的意思。阿彌陀經,經如其名,透過信解行證,如實修持,一切眾生終能無量光,無量壽!

    標籤:

    4.10.2013

    生從何來?死往何去?

    你是陀螺人生?還是高鐵人生?

    * 人忙碌了一輩子,才發現自己像陀螺一樣只在原地打轉。空空的來,終究也將空空的去..
     人如果沒有智慧,就是:
    「從無明(煩惱)而來,往無明(煩惱)而去」,生生世世輪迴不已。
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在找什麼?
    人打從一出生就開始「找」。找吃的,找工作,找對象,找朋友。朋友再多,找不到自己,一樣會覺得很孤獨。
    「找」這個字多一撇,就寫成了「我」。找到了「我」,生命才會比較踏實。

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下輩子去哪?
    1、  靠業力:隨業流轉
    2、  靠願力:至少要發2個願~
    (1)    投生到有佛法的地方(那裡人心比較安定,會比較有福報)
    (2)    越早學佛越好(才不至於走太多冤枉路)
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聲音從何而來?又往何處去?
    聲音從寧靜而來,往寧靜而去。
    寧靜是聲音的家。聲音在寧靜中最顯安穩。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雲還沒有停下來就散掉了。所以會給人一種漂泊的感覺。
    如果雲不了解天空是它的家,不管雲到哪裡,它永遠在流浪。
    如果雲知道天空是它的家,不管雲到哪裡,它永遠沒有離開過家半步!
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如何不再流浪?
    要體悟:原來,不管走到哪裡,都沒有離開過家半步!
    心,是本壘,是最大的家。心放大至無限的時候,心在哪裡,家就在那裡!
    覺性就是我的家。
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「生從何來?死往何去?」
    生從心來,死往心去!
    無來無去無代誌~

    Wherever there is mind, there is a home.

    標籤:

    4.03.2013

    顯見無礙

    *『不定由塵,忘塵自徧』
    *『一切眾生,從無始來,迷己為物,失於本心 ,為物所轉。故於是中,觀大觀小。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,身心圓明,不動道場,於一毛端,遍能含受,十 方國土。』

    佛經不難,只是一個轉念而已。
    『我是圓滿的!』


    *『我是圓滿的』!

    中台山博物館館藏:法界人中像




    石造佛立像
    ⋯⋯
    北齊 (550-577)
    石灰岩
    53.4 x 13.0 x 13.0 cm

    此尊佛立像是盧舍那法界人中像。其特徵是佛身上以或畫或刻的手法描繪出佛經內容,主要在表達《華嚴經》所說的「無盡平等妙法界,悉皆充滿如來身」之意象,以闡明盧舍那佛的法身中,法界諸相無一不現的道理。此件盧舍那法界人中像跣足而立,右手施無畏印,左手執衣一角,佛衣上畫有佛陀、菩薩、飛天、人、惡道等法界之圖像,以流暢的線條勒出,再加上點金、彩繪,形成生動璀麗的圖景,使觀者在瞻禮佛陀之時,體味種種法界之深義。




    標籤:

    旅行的咖啡杯,你還在流浪嗎?

     這個主題,主要在講『緣』這個字。
    一個人會苦,是因為『緣』看不透。緣,就是面面俱到。
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旅行之所以快樂,是因為還有一個家可以回。
    思想沒有出路,才是真正的流浪!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『這是什麼?』可以從幾個層次來看:
    1.這,是杯子
    2.這,什麼都不是
    3.(沈默)
    4.真空妙有
    5.這是『宇宙』

    l          透過佛法,如何把杯子變不見?
    1、  瞭解無常的道理:杯子總有一天會不見。
    2、  去我執:去除內在的執著、去除對語言概念的執著。『什麼都不是』,才能發揮潛 力。
    3、  從杯子看到宇宙:把『緣』看透。

    l      瞭解了『一即一切』的道理之後,就能滿足,知足,就能瞭解眾生平等,尊重每一個眾生。並非眾生變的值得你尊重了,而是你的心量變大了,可以廣納百川。

    l      心量變大了,就能夠開智慧,因為把緣看清楚了。

    標籤:

    4.01.2013

    學佛就這幾個字:堅持下去!

    l      學佛並不難,要能堅持下去就很難
    l      什麼是堅持?
    執著好的叫做堅持。堅持不好的叫做執著。
    堅持,是一種忍耐的力量,也就是忍辱的功夫。
    堅持,在我們產生煩惱,一些不好的念頭的時候,要堅住正念,堅持下去。
    而需要堅持,是因為習慣還沒有養成。堅持下去一段時間,會成為慣性。
    l     養成了好習慣好不好?
    習慣了,漸漸地會不太瞭解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,也就是深刻度不夠。

    l     養成了好習慣,還要常常給自己新的刺激。要再去思考當初發心的動力是什麼。要不斷地給自己「堅持下去」的動力,堅持好習慣。

    l     學習佛法,外在的一切條件都具備了,一切現成,除了知恩、感恩之外,不僅要勉勵自己堅持下去,還要鼓勵有緣人也要堅持下去。

    標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