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.27.2014

八識~八個兄弟—個胎


老和尚對八識的開示:
 
祖師大德有一首偈子,將八識比喻為八個兄弟:「八個兄弟一個胎,一個伶俐一個呆,五個在外作買賣,一個在家把帳開。」八個兄弟都在一心中,「一個伶俐一個呆」,第六意識是最伶俐的,很會精打細算,「呆」指的是第八識,就像是倉庫的看守員。前五個兄弟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」識在外作買賣,客人來了,要去招待客人,東西少了,就要去買東西,到外面交涉,這是前五識,在外面跑堂、作買賣。眼一看到有好東西,馬上就通知第六、七、八識。「一個在家把帳開」,精打細算的第六識結帳後,就把帳交給第七識,最後就送到八識倉庫裡去了。「八個兄弟一個胎」,八識都是我們這念心,但為了方便為大眾講解而用了種種譬喻,從體、相、用三方面來講。

標籤:

5 個意見:

2017年7月11日 下午3:17 , Blogger Unknown 提到...

阿賴耶識為人命八識之主,為執藏人命一切個人生命訊息之封包。
眼耳鼻舌身五識(與外界交易信息),配合第六意識分辨諸法善惡對錯(伶俐),再經由無簡擇分別善惡諸法能力之第七末那識(呆),照單全收,向內薰習儲藏於第八阿賴耶識(帳房掌櫃)中。故阿賴耶識又譯為「巢窟」。以是之故,楞嚴經開示解析人命五蘊之運作機制,曰:「湛入合湛,歸識邊際」。阿賴耶識乃個人生命知識記憶、學問經驗……等訊息儲藏所。

因此這則佛教唯識宗之公案:
「八個兄弟共一胎,一個伶俐一個呆,五個門前做買賣,一個在家把帳開。」
正確答案應是如下:

一個在家把帳開(第八阿賴耶識)
一個呆是指(第七莫那識)
一個伶俐指(第六意識)
五個門前做買賣(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)

 
2017年11月17日 上午8:41 , Blogger Unknown 提到...

「一個伶利」是第六識
「一個呆」是第八識
「五個門前做買賣」是前五識
「一個在家把帳開」是第七識

 
2017年11月17日 上午8:46 , Blogger Unknown 提到...

這才是正解,以往古德也都是如此解。直到最近不知哪位把它錯解並大量在網路上散佈

 
2021年8月6日 中午12:09 , Blogger Ben 提到...

感謝🙏南無阿彌陀佛

 
2021年8月6日 中午12:26 , Blogger Ben 提到...


談《唯心與唯識》(四)略說八識(八個兄弟一個胎)

莊慈願
在談唯識學,古人有一首偈語(作者似不可考)云:「八個兄弟一個胎,一個伶俐一個呆,五個門前作買賣,一個在家把帳開。」簡單的介紹八識的功能。

「八個兄弟一個胎」:八種識如同八個兄弟,那麼,這幾個兄弟是如何來的呢?因緣是什麼?其實,就是無明風吹動本源性海,不覺而生,而有這八種識的生滅作用!所以,這八識像兄弟一樣,都是在一起的,屬於生滅妄心,其實就是一念妄心。

這個胎,可以說是「如來藏」,八識都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於迷妄當中所顯現,若不迷妄,八識即是「四智菩提」,所以說:「迷時水成波,悟後波即水」,「煩惱即是菩提」。

「一個伶俐一個呆」:在這八識當中,七、八二識屬於微細識,不是一般人可以察覺發現的,當中比較伶俐的是「第七識」,而比較呆滯的是「第八識」。

「第七識」為什麼伶俐呢?因為它處處都是「自我」,又貪、又癡、又慢,邪見又重,所以很伶俐,並且恆常相續,連睡覺時、入無想定時,它都不會停止作用,還在哪裡執深層的第八識為「自我」。

那麼,我們修行,就是要破除這第七識的「執我」、「執法」,打殺這伶俐鬼。讓它多些平等。

「第八識」為什麼呆呢?因為第八識是含藏識,分別能力薄弱,作用好像倉庫一樣,經由前五識在外緣取外境,加以第六識的分別了知,再透過第七識的執取、染污,通通都存到八識田當中了,成為種子,來者不拒,等到因緣成熟之時,種子結果,就有生死輪迴的果報了,所以這就是愚癡、是呆。

那麼,這樣的「第八識」劣昧無記,會是常住真心、靈明妙覺的佛性嗎?當然不是,可是,就是有人堅持第八識就是佛性呢。因地中不可稱為佛性,果上發起大圓鏡智,才可說是佛性(功能)。

「五個門前作買賣」:這是指前五識,眼識緣於色塵,耳識緣於聲塵,鼻識緣於香塵,舌識緣於味塵,身識緣於觸塵。人之五根必須透過這五識,才有納受外境(外塵)的作用,所以,是在「五根」之門前作買賣。

為什麼說是「作買、賣」呢?當五識抓取外境時,就是買;當五識緣取其它境界時,原來所買的,就賣出了,所以,前五識不間斷地緣取種種外境,就是不斷地又買又賣!

誰不是在這種種五塵境界當中,用五識緣來緣去,自買然後自賣呢?

「一個在家把帳開」:可是,前五識在門前又買又賣,在家裡的可是斤斤計較,不容你偷斤減兩呢,把買賣的收入記起來!

那「斤斤計較」,分別認知會記帳的,就是第六識!它把那前五識曾經買過、賣過的,都記起來,都去認知它、緣慮它,例如什麼東西是好吃的!什麼東西不好吃;什麼好看的,什麼是美的、醜的,這些通通分別計較!

透過第七識的(染污)加工,好看的,「我」要多看幾眼;好聽的,「我」多聽幾聲,這些都是因為有「自我」,才有貪求等等;然後,通通送到第八識當中儲藏!

這樣就構成了眾生的認識論,也說明了生死流轉當中,業果相續不斷的道理!因為有前五識的「緣境」、第六識的「分別了知」、第七識的我愛「執取」、第八識的執持種子不捨,遇緣現行受果,所以,生死輪迴恆不間斷。

那麼,我們了解這個道理,修行就是從第六識與第七識下手,「六七因中轉」,一定要發心改變這樣的生死攀緣執取,以斬斷生死苦報的鎖鏈。

如何透過止觀修習,而改變這樣的情形呢?在唯識學《成唯識論》當中,以「我空觀」、「法空觀」為基本修學,這又是另外的議題了!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